首页 行业资讯 个人取款超5万仍需登记?多家银行问询用途,监管拟取消硬性规定
个人取款超5万仍需登记?多家银行问询用途,监管拟取消硬性规定
2025-08-22 12:19:23 13

近期,中国人民银行、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、中国证监会联合发布《金融机构客户尽职调查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(征求意见稿)》(以下简称《管理办法》),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。此次征求意见稿中取消了2022年版监管规则中关于“个人办理单笔5万元以上现金存取业务,需了解并登记资金来源或用途”的规定,引发市场关注。

有业内人士指出,对5万元以上现金存取业务,未再统一要求询问并登记资金来源及用途,回应了大众现实需求,明确减轻了普通储户正常现金存取的合规负担,体现监管机构对民生体验的考量。

贝壳财经记者近期走访多家银行了解到,当前在银行存取款现金超过5万元仍需被询问资金来源或取现用途。多家银行工作人员指出,当前电信诈骗高发,此举主要是为了保障客户资金安全,并无复杂流程。

监管拟取消“个人存取现金超5万元需登记资金来源”规定

此次征求意见稿中删除了“个人存取现金超5万元需登记资金来源”的相关规定。

2022年版本的《管理办法》中明确,商业银行、农村合作银行、农村信用合作社、村镇银行等金融机构为自然人客户办理人民币单笔5万元以上或者外币等值1万美元以上现金存取业务的,应当识别并核实客户身份,了解并登记资金的来源或者用途。

事实上,2022年《管理办法》此条规定引发了市场的强烈反响,因技术原因暂缓实施。相关监管部门此前指出,原办法针对不同金融产品和业务模式提出的规范和要求较为复杂,导致部分中小金融机构需要大规模修订内部管理制度、升级信息系统、调整业务流程并进行大量人员培训,实施难度较大。监管部门为避免 “一刀切” 带来的系统性压力,决定暂缓实施以给予机构更充分的准备时间,并持续优化政策细节。

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,对5万元以上现金存取业务,未再统一要求询问并登记资金来源及用途,是在“基于风险”原则下采取的务实措施,有助于《管理办法》更加顺利施行。这也有助于减少金融机构工作量,在防范风险的前提下改善用户体验。

博通咨询金融行业资深分析师王蓬博亦表示,这一调整是监管向 “需求适配” 的重要体现,既解决此前操作争议,也符合国际通行的 “风险为本” 原则升级趋势 ,立法视野更宏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