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融机构通过三个维度锁定高风险客户,形成行业公认的征信黑户识别框架。
严重逾期行为是首要红灯。当出现连续逾期超过90天,或两年内累计逾期达六次及以上,银行风控系统会自动预警。例如某客户车贷连续四个月未还款,第五个月即便补缴也改变不了不良记录形成。这种逾期模式显示借款人还款意愿或能力存在系统性问题,远超偶然遗忘的范畴。
呆账记录代表更严峻的信用危机。当金融机构多次催收无果,最终将欠款列为“无法收回的坏账”,征信报告会出现呆账标记。这类记录如同财务档案上的手术疤痕,显示曾发生过深度信用创伤。某股份制银行数据显示,有呆账记录的客户后续贷款违约率是普通逾期客户的3.7倍。
司法执行记录构成终极警示。被法院列为失信被执行人(俗称“老赖”)的个体,不仅征信报告显示执行信息,还被纳入全国公开的失信名单。这类主体往往具备还款能力却拒绝履行义务,其信用风险等级被提到最高。2024年最高人民法院数据显示,全国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库累计收录突破1300万人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