深度剖析"网贷转银行贷款"的底层逻辑。
一、转贷底层逻辑——信任的确定性
很多家人以为,只要收入稳定就能申请银行贷款,其实并非如此。
银行风控的核心就三个字:"确定性"。
大白话讲就是,确定你能还钱,确定你不会赖账,确定这笔贷款风险足够低。
具体到网贷转贷场景,银行会重点查3样东西,熊哥称为"转贷红线":
1-征信报告
银行看征信,主要看3个维度
①查询次数:半年内查询次数超过8次,拒贷风险+1。
②负债结构:网贷负债占比超过总负债的50%,银行会认为你"资金紧张";拒贷风险+1。
③逾期记录:哪怕只有1次网贷逾期(哪怕10块),银行也会怀疑你的还款意愿,拒贷风险+1。
一共才10分,征信就扣3分,那资质得多好才行。
网贷不是不能用,但用多了会让银行觉得你"穷得只剩网贷额度",根本不敢给你批低息贷款。
2-负债比
月供不能超过收入的50%,否则银行会"怕你还不起"
银行的"负债收入比"公式是:(月供+其他负债月还款额) ÷ 月收入 ≤ 50%。
但网贷有个"隐形陷阱":大部分网贷是"等额本息"还款,表面月供低,实际年化利率高达15%-24%(比如借呗日息0.05%,年化就是18.25%)。
网贷期限短,到期后需要"借新还旧",导致你的实际负债越滚越高。
重点是网贷的"低月供"是假象,它会让你陷入"以贷养贷"的死循环。
3-还款能力
银行要的不是"你说的收入",而是"能证明的收入"。
很多白领以为,只要工资流水够就能申请贷款,但银行的"还款能力"审核远不止于此:
①工资流水:必须是银行代发工资(现金工资很难认定),且连续6个月稳定(波动不超过20%);
②公积金/社保:基数越高越好(比如公积金交1.2万,银行会默认你月收入至少2万);
③名下资产:跑的了和尚,跑不了庙。名下有房产,有车,都是还款能力的加分项,大不了可以抵押作为兜底。
最典型的误区是:有人为了"包装收入",找中介做假流水,结果被银行识破,直接拉黑。
银行的系统能查到你在所有银行的流水,假流水一眼就能看出来的。
用一张脑图总结如下:
二、转贷失败-因为你忽略最关键1步
前面说了,网贷转银行贷款的核心是"让征信、负债、还款能力符合银行要求"。但对大部分白领来说,这3个条件很难自己满足——
征信查询太多?短期内没法"抹掉";
网贷负债太高?直接结清需要几十万,拿不出;
收入证明不够?公司不可能给你开假流水。
这时候,"垫资养征信"就成了破局的关键。
垫资养护啥意思?
简单说,就是由专业机构先帮你结清所有网贷(垫资),让你变成"无网贷负债"的状态;
然后帮你养一段时间征信(不再新增查询,降低负债比);
最后用干净的征信去申请银行贷款,获批后再把垫资的钱还给机构。
三、转贷条件-2步自测是否符合要求
如果你月供压力大、网贷缠身,想转银行贷款,按这3步操作:
第一步:自查征信
下载简版征信,关注维度:
①近6个月的"贷款审批"查询次数;
②所有网贷的负债总额、月还款额;
③是否有逾期记录(哪怕1次也要标记)。
第二步:评估条件
①垫资不是谁都能做,需要满足:
②有稳定的工作(至少在职1年以上);
③收入稳定发放(公积金连续缴纳半年以上)
④征信没有严重逾期(连三累六直接拒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