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征信问题 金融机构贷后检查报告所包含的内容
金融机构贷后检查报告所包含的内容
2025-07-31 21:25:47 35

(一)检查基本情况

检查要素:列明检查日期、检查方式(实地 / 远程)、检查人员、陪同人员(借款人方)、检查范围(如“覆盖生产区、财务室、抵押物所在地”),说明本次检查与上次检查的间隔时间及是否符合规定。

检查依据:注明所依据的内部制度(如《贷后管理办法》)、贷款合同约定(如“按合同第5条‘每季度检查抵押物状态’执行”)及监管要求(如 “银保监会‘持续监控信贷资金用途’规定”)。

(二)借款人经营状况跟踪

生产经营动态:

生产型企业:记录产能利用率、主要产品产量、库存周转情况(如“3月产能利用率75%,较上月下降5%,因下游订单减少;库存周转天数从45天增至50天”),说明核心设备运行状态、员工数量变化(如“离职率从5%升至8%,主要为技术岗,已核实招聘计划”)。

贸易型企业:分析上下游合作稳定性(如“上游供应商A停止供货,已更换为供应商B,采购成本上升3%”)、销售渠道变化(如“线上销售占比从30%升至40%,线下门店关闭2家”)。

行业与市场变化:跟踪借款人所属行业的最新动态(如“光伏行业受‘组件价格战’影响,产品均价下降10%”)、政策调整(如“环保政策收紧,借款人新增环保设备投入50万元”)对其经营的影响,评估与行业平均水平的差距(如“营收降幅15%,行业平均降幅8%,跑输行业”)。


(三)财务状况监测

核心财务指标对比:对比放款时、上季度及本次检查的关键指标(如资产负债率、流动比率、净利润率),分析变动趋势及原因(如“资产负债率从60%升至68%,因新增应付账款300万元,主要为原材料欠款”)。

现金流分析:重点监控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(如“近3个月净额分别为-20万、10万、-5万,呈波动下降趋势,依赖筹资活动现金流维持运营”),核查信贷资金用途(如“贷款资金已按约定用于采购,转账记录与合同一致,无挪用至房地产迹象”)。

或有负债与关联交易:排查新增对外担保(如“为关联企业E担保200万元,该企业目前经营正常”)、未决诉讼(如“涉及劳动合同纠纷,涉案金额5万元,预计无重大影响”),分析大额关联交易的合理性(如“向关联方F采购占比30%,价格与第三方持平,无利益输送”)。


(四)担保措施跟踪

抵押/质押物状态:核查抵押物/质押物的物理状态(如“厂房无损坏,租赁给G公司,租金正常支付”)、价值波动(如“商业房产评估价较放款时下降5%,当前抵押率58%,仍低于70%的警戒线”)、权属变更(如“无产权转移记录,查封信息查询显示无新增限制”)。

保证人状况:跟踪保证人的偿债能力变化(如“保证人净资产较放款时减少100万元,但仍能覆盖担保金额的1.2倍”)、信用记录(如“保证人新增信用卡逾期1次,金额5万元,已结清”),评估保证效力是否弱化。

担保措施有效性维护:记录担保手续的存续状态(如“抵押物保险已续保至2025年6月,第一受益人为本行”),对存在瑕疵的担保(如“质押的仓单即将到期”)说明处置措施(如“已要求更换新仓单,预计3月20日前完成”)。


(五)风险识别与处置

已识别风险及处置进展:列出本次检查发现的风险点(如“1.利息逾期5天;2.核心技术人员离职;3.抵押物周边规划变更”),对前期未解决的风险(如“上季度发现的‘存货积压’”)说明当前状态及处置效果(如“已通过促销消化30%,剩余部分仍需6个月周转”)。

新增风险预警:重点提示可能影响还款的潜在风险(如“主要客户H因资金链断裂停止下单,预计影响年营收20%”),评估风险等级(高/中/低)及可能触发的违约场景(如“若H客户订单完全流失,预计6个月后无法偿还本金”)。

处置措施与下一步计划:针对风险点制定具体措施(如“对‘核心人员离职’风险,措施包括:1.与借款人沟通后备人才储备情况;2.要求提供技术保密协议;3.增加对研发进度的监控频率”),明确已执行措施的效果及未完成措施的推进计划(如“4月10日前完成对后备人才的访谈,4月15日前获取保密协议”)。


(六)检查结论与管理建议

综合评价:对借款人当前的风险等级(正常/关注/次级/可疑)进行判定,说明依据(如“评为‘关注类’:1.利息曾逾期5天;2.经营活动现金流持续为负;3.担保物价值小幅下降,但仍充足”)。

管理建议:针对不同风险等级提出具体管理要求(如“关注类客户:1.缩短检查频率至每月1次;2.限制新增授信;3.要求每月提供现金流预测”),明确责任部门(如“由客户经理张某负责跟踪,风控部李某复核”)及反馈节点(如“4月下旬提交风险跟踪报告”)。

重大事项提示:对可能导致贷款违约的紧急情况(如“借款人法定代表人失联”“核心资产被查封”)单独列出,启动应急响应机制(如“立即上报信贷审批委员会,同步联系法务准备诉讼材料”)。

优秀的贷后检查报告需兼具“显微镜”般的细节观察与“望远镜”般的风险预判,既要如实反映借款人的实时状态,更要通过动态分析提前锁定风险点,为风险处置争取时间,最终实现“早发现、早预警、早处置”的贷后管理目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