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企业信贷 房贷转经营贷有潜在的财务风险
房贷转经营贷有潜在的财务风险
2025-07-28 11:12:41 24

张先生是深圳前海的一位房产业主,三年前他跟风做了房贷转经营贷,当时觉得自己赚到了——经营贷年化利率2.8%到3.05%,比首套房贷利率4.1%低了不少。那时候深圳房价正火热,评估机构也给出了漂亮的估价,一套500万买的房子能评估到800万,按70%放贷,轻松套出560万资金。可现在,同一套房子的评估价却跌到了300多万,银行要求他补足差额,否则房子就要被拍卖。

这种情况在深圳绝不是个例。据房产中介透露,几年前交易的房子有30%到40%都使用了经营贷。当时大家都觉得自己很聪明,既能享受低利率,又能套出更多资金投资。然而现在,这些当年的"聪明人"却成了最焦虑的一群。

深圳楼市的调整力度确实超出了很多人的预期。从2020年"7·15新政"开始,深圳就开始了一轮接一轮的调控。建立二手房成交参考价格、提高购房门槛、加强住房贷款审核,这些政策组合拳打下来,效果逐渐显现。乐有家研究中心数据显示,深圳二手房成交均价从2021年的8字头,跌到2023年的6字头,房价已经回到了2017年的水平。

更要命的是监管层对经营贷资金流向的严格监管。早在2021年,银保监会就联合住建部和央行发文,严厉打击经营贷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。银行现在对经营贷的审查越来越严格,不仅要查资金用途,还要定期重新评估抵押物价值。三年一评估的规定,让很多业主措手不及。

这种情况其实不只发生在深圳。全国房地产市场从2022年开始就进入了下行周期,连北上广深这些一线城市的房价都开始松动。以上海为例,中心区域房价最高时达到10多万每平,现在已经跌到6万多,跌幅达到30%到40%。深圳的情况只是这波全国性调整中的一个典型样本。

对于那些高杠杆购房的业主来说,现在面临的选择就两个:要么掏出百万现金补足评估价差额,要么眼睁睁看着房子被银行拍卖。很多人当初做经营贷的时候,就是冲着"先还利息后还本金"的好处去的,月供压力小,资金使用灵活。但现在才发现,这种看似聪明的操作其实风险巨大。

银行、业主、市场三方现在陷入了一场复杂的博弈。银行要控制风险,不能让坏账率飙升;业主想保住房子,但又拿不出那么多现金;市场继续下跌,让问题雪上加霜。有业内人士透露,很多业主在市场好的时候用杠杆买房,现在房价跌了,一算资不抵债,干脆就选择被法拍了事。

广东华商律师事务所的周争锋律师直言不讳地指出了风险所在:"假如3年过后,购房者所持有的房产价格下降,那购房者可能面临到期后,还不上本金构成违约房产被拍卖的风险"。这不是危言耸听,而是正在深圳大量发生的现实。

最讽刺的是,那些当初帮助业主办理房贷转经营贷的中介机构,现在却说"强烈不建议将房贷转经营贷"。深圳南山的房产中介黎继荣现在对客户的建议是,除非真的需要用这笔钱去投资做生意,否则强烈不建议做这种操作。可惜这些建议来得太晚了。

从全国范围来看,房地产市场的这轮调整有利于挤压泡沫,让市场回归理性,但对高杠杆购房者确实带来了巨大压力。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,它的房地产市场波动往往具有风向标意义。这次经营贷续贷危机,既反映了前期市场过热时期的非理性行为,也预示着房地产市场正在经历深度调整。

当潮水退去,才知道谁在裸泳,深圳这场经营贷风波或许只是一个开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