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存款利率持续探底
数据显示,2025年6月银行整存整取存款利率全面下降:3个月期平均利率0.949%(环比降5.5BP),6个月期1.156%(降5.6BP),1年期1.287%(降5.2BP),2年期1.372%(降5.6BP),3年期1.695%(降1.6BP),5年期1.538%(降3.5BP)。中长期利率首次集体跌破2%,3年期与5年期利率倒挂现象加剧。
大额存单作为“揽储神器”光环不再,各期限利率均环比下降:3个月期1.179%(降5.96BP),6个月期1.391%(降6.74BP),1年期1.477%(降8.39BP),2年期1.462%(降18.67BP),3年期1.768%(降30.01BP),5年期1.700%(持平)。部分银行3年期大额存单利率已与普通定期存款持平,两者利差显著收窄。
二、利率下行的深层逻辑
融360高级分析师艾亚文指出,利率市场化改革深化叠加LPR持续走低,银行净息差压力加剧。2025年一季度商业银行净息差已降至1.43%,逼近1.8%的警戒线。为缓解负债成本压力,银行通过下调长期存款利率优化负债结构,预计未来利率下行趋势仍将延续。
三、银行股逆势崛起
与存款利率低迷形成对比,银行股股息率表现亮眼。方正证券数据显示,42家上市银行平均股息率3.89%,约半数银行超过4%,光大银行股息率超6%。以中国平安为例,其2024年现金分红达462亿元,连续10年增长。险资、公募基金等机构大幅增持银行股,年初至今板块涨幅超7%。
四、风险与理性选择
1. 银行股的潜在挑战
税收与波动风险:股息收入需缴纳阶梯式个人所得税(持股不足1年税率10%-20%),且银行股年化波动率达8%-12%,远超存款的零风险特性。
分红可持续性存疑:净息差收窄导致银行盈利能力承压,无锡银行等中小银行分红比例已从30%降至20%。
资产质量隐忧:银行业房地产相关风险敞口达68万亿元(占GDP 54%),部分区域银行不良率攀升。
2. 储蓄产品的差异化选择
大额存单虽利率下降,但仍具备流动性优势:支持提前支取靠档计息或二级市场转让,适合追求灵活性的投资者。结构性存款6月平均预期中间收益率1.78%(环比降7BP),挂钩指数类产品最高收益率达5.4%,但需承担一定市场波动风险。
五、趋势展望
在利率市场化与LPR下行周期中,存款利率中长期下行趋势明确,而银行股高股息策略的可持续性取决于净息差修复与资产质量改善。投资者需结合自身风险偏好,在存款的安全性、大额存单的流动性、银行股的收益性之间权衡选择,避免盲目追逐单一资产。